2023年度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6篇(全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6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6篇(全文完整)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作者以观察的程序为线索叙写。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6篇《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小学三年级下册《荷花》 篇一

入情、动情、移情、抒情

——《荷花》的教学设计

富春第三小学 章敏

一、设计理念

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人小情多(李吉林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都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的桥梁就是我们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 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二、设计思路

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  新课:

今天,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有个小朋友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

如此激情导入  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只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因而,教师在引导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小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着,蜻蜓在荷花上快乐地舞蹈。这是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与插图最为照应,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以“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学习。

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 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然而,这虽是儿童情感的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还是需要外力作用的。这就是:①借助比较区别;②借助想象展开;③借助语言媒介。通过这些,学生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

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_。小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

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的?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 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4、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起来了,他们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是热爱的或者是憎恨的,喜悦的或是悲伤的,同情的或是厌恶的,留恋的或者是憧憬的情感。因此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段的教学中,我都设计了美读环节。特别是第二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谜语激趣,课件激情,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2、学生畅谈感受。

3、小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

(三)、细读第二段

1、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想想这段有几句话,你最喜欢读哪几句,为什么?

(2)反馈,估计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

①后三句:为什么喜欢?让学生在课件上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将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②第二句:为什么喜欢?并进一步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

2、男、女生分读写荷花荷叶的句子。

3、指导背诵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

2、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具体内容见设计思路)

3、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讨论。

4、白荷花的美姿的确是太有魅力了,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也用陶醉的语气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五)、略读第一段

(六)、配乐朗读一至三段,再次感受荷花的美

小学三年级下册《荷花》 篇二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8

《荷花》教学札记

《荷花》这篇课文以“我”的感受力为线索,写出了荷花的美。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来欣赏这种美呢有位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值得效法的。

她先指导学生理清了课文记叙的顺序: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看荷花。

接着,指导学生理解“看荷花”这节课文是怎样写出荷花的美的。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学生说:“这荷花开放的姿势各不相同。有的将开,有的半开,有的全开。真美!”有的学生说:“荷花的颜色也很美,那碧绿的叶子,洁白的花,嫩黄的莲蓬,太好看了。”还有的学生说:“荷叶‘挨挨挤挤’的,荷花在叶子间‘冒’出来,花骨朵‘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一切显得那样生机蓬勃,美极了!”

然后,通过范读,引导学生把在“看荷花”这节课文中感受到的荷花的姿势美、颜色美、动态美,充实到“赞荷花”这节课文中去,再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这样,学生在读到“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时候,那赞美之情就溢于言表,把这一池花读“活”了。

最后,这位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化为课文中的“我”,化为池中的一朵荷花,身历其境,一阵风吹来怎么样,风停了又怎么样,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怎么快乐,小鱼告诉我昨夜做的是什么好梦。

有的学生说:“我变成一朵全开的荷花,向四周一看,好像兄弟姐妹都欢聚在这里,我们穿的是雪白的衣裳、碧绿的裙子,好看极了。一阵风吹来,我们都情不自禁地摆动衣衫,抖动裙子,跳起优美的舞来。”有的学生说:“一只蜻蜓轻快地飞到我身旁,愉快地对我说:‘荷花姐姐,我一清早就闻到你们的清香,看到你们美好的舞蹈。在你们身边飞行,真快乐!’”

听了这一节课,我想:这篇教材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达到审美的目的。但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在“变荷花”这节课文上花很大功夫,学生为什么都能展开如此丰富的想象呢我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悟出了这么几点:

1.丰富的想象必须以鲜明的表象为前提。这位教师之所以在“看荷花”一节的教学上花较多的精力,是为了让学生对荷花的美有所感知,从而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鲜明的表象。这样,才能运用这些表象展开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

2.丰富的想象还必须以深切的感受为基础。鲜明的表象为想象提供了材料,但光有材料还不能张开想象的翅膀。只有学生对这事物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给这材料注入生命的活力,才能使鲜明的表象在强烈的感情催化下活跃起来,升腾起来。所以,这位教师紧接“看荷花”之后,就尽力引导学生在“赞荷花”上下功夫,用赞美之情把美好的形象和丰富的想象联系起来。这样,看上去是到了“变荷花”一节才引导学生想象,其实,引导学生想象的教学贯穿在课文教学的全过程。到了“变荷花”这节,便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3.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内部感受转化为外部语言,是把学生导入情境,引起感情共鸣,过渡到想象的重要手段。这位教师就是把分析、议论、朗诵交织在一起,逐步向想象推进的。

提供依恋晴

转载自庐阳教育论坛

小学三年级下册《荷花》 篇三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简单提示以前的欣赏内容。

提出课题:(板书)欣赏齐白石的画

介绍齐白石的主要成就

问:你们知道齐白石这个名字吗?

齐白石是现代有名的大画家,他是湖南湘潭人,生于1863年,1957年逝世。白石爷爷一生勤劳、刻苦。画了数以千计饿画件,他观察事物很细致,并加以融汇提炼,形成了自己的特有艺术风格。作品以大写意为主,题材广泛。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的喜爱,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有杰出的贡献》

欣赏《荷花》

问:你们看这幅《荷花》画的是什么季节?用什么绘画工具表现的?都用了哪些颜色?

小结:

这幅荷花实际大写意的中国画。表现的是秋天池塘荷叶已枯黄,然而荷花还在散发着清香。整个画面画的很满,荷叶大,用墨轻重对比强烈,荷叶、荷花、荷梗、莲蓬等互相穿插自然有序,那盛开的荷花颜色鲜艳夺目,荷花中间还长出了一个绿嫩的莲蓬,与那快要成熟的莲蓬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大自然的感觉。

采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荷叶是用赭石,荷花是用胭脂加曙红,荷花中的嫩莲蓬是用绿色。

共同欣赏齐白石的其它作品。学生谈感受,老师加以补充。

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齐白石的一部分作品,通过介绍齐白石刻苦学习的故事和事迹,希望我们从小向齐白石爷爷学习,画出像齐白石爷爷一样的画。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提示上节课欣赏内容。

提出课题(板书)小朋友的画

提问:这些作品你们最喜欢哪一幅?

归纳:

①《海岛》是表现四周环水的小岛上盖起了漂亮的小房子,这些小房子是红房顶、白墙,颜色特别好看,十分醒目。小画家采用的方法是:先用重黑线勾勒出房子的外型,再用朱砂色染房顶。

②《幸福》小画家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照射在大地上,树木和房屋的色彩对比很强烈。还有妈妈带着哥哥和小妹妹在花园散步。

③《瓶花》很多家庭用瓶花来装点环境,美化生活。李山小朋友用油画棒将鲜花勾画出来,用玫瑰红画出花瓶,用蓝色画出有格格的台布,整幅画颜色协调统一。

④《我最快》表现了小朋友们骑车竞赛的情景。重点刻画了1号小朋友骑车的姿势夸张了他俯下身子、车座高、车把低的特点。为了突出赛车飞快的车速,在车的后面还添加了几条白线。

⑤《太阳马》是一个小朋友牵着一匹象太阳一样发出光芒的马,穿过田野和村庄,太阳马照亮了大自然。这是一种神奇美丽的想象。捷克小朋友是在多色纸上用刀深刻白线勾出轮廓,在浅刻出红色、橘黄色,颜色很鲜艳,用刀大胆有力,马的头部前面颜色有一种放射感。

⑥《爱鸟节》小画家画出了小朋友们爱护小鸟的场面。小画家将亲手制作的鸟巢放在树林里,帮助小鸟盖好新家。小鸟们见后欢快的飞舞和歌唱。整个画面颜色十分协调。

⑦《我和小鸟》表现小画家喜爱小鸟的心情。身穿红衣服的小朋友好象一个音乐家,同一群鸟儿歌唱,不管是大鸟还是小鸟都张着嘴唱的十分起劲。

⑧《秦淮月》采用中国传统的绘画表现方法,描绘了秦淮水天一色的幽静画面,黑瓦白墙的房子、岸边的乌蓬船,造成一种江南风景幽雅而迷人的效果。

小结:

我们欣赏了小朋友八幅作品,有些作者与我们是同龄的。希望同学们努力向他们学习,画出比他们更好、更美的作品。

课后分析:欣赏作品时在时间安排上可有所侧重,挖掘每幅作品的主要特点。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原文 篇四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小学三年级下册《荷花》 篇五

教学设计

中心小学  范洪志

一、 设计理念(以人为本)

《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我”去公园赏荷,陶醉于白荷花的丰姿神韵,与荷融为一体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文亦有情,“课文――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就是教师的情感,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并充分利用教材留有余地的空白处,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展开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让他们自主学习,大胆质疑,并将课文充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欣赏有关荷花的课件,使学生入情入境,培养审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通过学生的自主读书,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创新精。让学生的情感随文波动起伏,与文共鸣,与景相融,物我两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效果。

二、 设计思路(以情为轴)

1、 情境创设

播放乐曲“出水莲”,学生闭眼欣赏,想象音乐带给他的画面,音乐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令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介绍从古自今荷花就是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使学生产生对荷花的急切向往之情,很想看看荷花。此时,跟学生说:“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学生的视觉、听觉、想象、思维“多频道运作”,全身心感应

2、 心有灵犀一点通

语言的学习,是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学生的情感总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如何让学生走进课文,入情入境,进而一下子揪住学生的心,这是进入课文的第一通道。  如抓住“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让学生体会荷叶长得使劲和迅速。进而引导学生“:如果这句话让你来写你准备用什么字呢?”打开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思维空间,继而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引导思考想象“这满地的白荷花在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干什么?”让学生换位思考,贴近荷花,产生荷花的情愫。接着让学生做动作朗读文中荷花的三种姿势,使学生感受自己就是荷花冒出开花,把荷花的动作、情感移植到自己身上,达成与荷花的融合,可谓与荷花“心有灵犀一点通”,举手投足均有情。

3、 情之所至醉为荷

物我两忘是情感的最高境界,随着学生对荷花形象理解的深入、情感的交融,使学生“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随风舞蹈,与物交流。“蜻蜓飞来过,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适时扩展学生视野:“你还看到……你还听到……”宛若就是美若天仙的荷花仙子吸收着日月精华,品评着物语流声。醉了,醉了,班上成了荷花池,飘舞着满地的荷花。完全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学生走进了课文,领悟到荷花的神韵。

4、 一言一语总关情。

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无穷无尽的赞叹充塞于胸腔,他们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因此我让学生美读、做动作读。在第二自然段中还让学生诵读。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当学生醉为荷花的时候,让他说说“此时我最想……”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一言一语饱蘸着深情,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和内化,使学生的受到美的洗礼,全身心溢满了美的因子,从而达到了全面发展。

教学流程

(一) 感受音乐,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出水莲》,出示画面,激情导入。

多美的荷花啊!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你们知道那首古诗是来赞美荷花的?配乐齐诵《小池》等。

你对荷花了解多少呢?(汇报收集资料)

小博士(荷花又称“莲花”、“水芙蓉”。根茎肥壮,长圆柱形,里面有许多条管状空腔。茎上有许多节,根状茎横生在潜水泥里,又称“藕”。荷花有红色、粉红色、白色等,有清香。花托呈杯状,里面有十几个蜂窝式的圆孔,每个孔内有一颗坚果,叫莲子。藕可以做蔬菜;莲子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叶、花梗、莲心、莲须可做药。)

(二) 进入情境,初品课文

1、 闭眼听配乐范读想象。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来倾听《荷花》。听完后,荷花美景萦回于学生脑海,久久不能散去。这时,我没有让学生说脑海中的境象,只是轻轻地说:“嘘!不要声张,不要打破荷花池边的宁静,把你脑海中的美景留着,带着它一起去读读课文吧!“学生一下子坠入了文中优美的画境当中,找到了与课文的共鸣通道。学生的心灵之门也随之打开 ,进入了荷花的世界,荷花美景也随之一点一点地展现。教学也随着情感层层递进。

2、 带着脑中荷花美景自由读文、找出写荷花美的语句,品读谈感受。

(三) 精读细研,品味荷花

1、 品味荷叶美

那就跟着我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

你们看得都入迷了,能给你们带来美的享受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好了,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刚才看到的荷花吗?

(亭亭玉立的荷花!  千姿百态的荷花!  洁白无暇的荷花!

冰清玉洁的荷花!  含苞欲放的荷花!  翩翩起舞的荷花!

争奇斗妍的荷花! )

2、 品读荷花美

(1) 荷花“冒”出美。(课件荷叶挨挨挤挤的图片)

讨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冒”字用得好,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跳”!   “探”!   “蹦”!    “伸”!   “钻”!

但是,你们说的这些字眼作者用了没有呢?没有!尽管意思差不多,但作者什么都没用,就用了这个“冒”字,是不是?为什么?同学们,不着急,好的字眼,美的字眼,是需要用时间慢慢去嚼的。这样,你们先读读这段课文,体会体会,你觉得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么样地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迫不及待  非常高兴   欢天喜地   非常激动)

太好了!迫不及待地长,兴高采烈地长,非常激动地长,欢天喜地地长,这就是冒出来呀!想不想看一看这样冒出来的荷花?

5、(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同学们,这就是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白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

(荷花想到外面来透透气!

她想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

她想让人们都来观赏她!

她想和我们交朋友!让我们欣赏她的美丽!)

6、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

(师生齐读第二段)

(2) 荷花姿势美。

1、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谁来做我们第一朵荷花!(背第二小节)

2、你看,有的荷花低着头,弯着腰,好像在欣赏自己的美丽。还有哪些姿势?你能用有的……仿佛……说说吗?(课件播放荷花情境图)

有的荷花昂着头,挺着胸,像一个哨兵站在那儿一样。

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在欣赏自己倒映在水里的影子。

有的荷花躲在荷叶背后,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有的荷花舒展自己的双臂,好像在晒着温暖的太阳。

3、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呀!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第三段)

3、 想象荷花美。

同学们,尽情地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你就是一朵白荷花,白荷花就是你自己。现在,你最想说些什么?最想做些什么?

(四) 转换角色,个性体悟

1、 在情境中学生醉为荷花,展示各种姿势。

2、 大胆想象,你变成了一朵荷花,小鱼会告诉你什么?小鸟会告诉你什么?你最想说什么?

(五) 积累延伸,美感再造。

1、 醉在荷花池边你会发出什么感叹?

2、 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

(如用最好的画笔画下它,让它永远与我们相伴。又如用最美的语言写下来……)

水到渠成,不露痕迹的表明,摒弃以往归纳的生硬,不失时机地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心中充盈着美的情愫,让童真、童趣溢于言。

小学三年级下册《荷花》 篇六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曾春玲

六年制第六册《荷花》是一篇很朴实又很美的散文,它描写公园里一池生机勃勃的白荷花和表达“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教学时,我运用语文教材中丰富多彩的“美育”内容,努力从课文本身发掘美、渲染美、创造美的因素;采用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在课文美育因素的基点上,升华美、发展美。我从“美”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把学生引进课文的“自然美”的艺术境界中去理解课文内容的美,语言内涵的美,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美育的熏陶,发展观察、想象和语言能力。

一、营造教学氛围美

放美的抒情音乐,以充满激情的优美的教学导语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以赏花者身份,假想和作者一起到公园欣赏荷花,亲身感受课文描述的白荷花的美丽迷人:

首先,我展示同学们在一年级时学过的《王冕学画》幻灯图,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画家王冕小时侯最爱雨后的荷花,因为他觉得大雨过后,荷花粉红的花瓣上清水滴滴,碧绿的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的景象最美。”以熟悉的事物唤起他们的感知。紧接着,贝多芬那优美的《月光曲》钢琴音乐响起,电视屏幕上出现了迷人的白荷花,我用充满感情的声音诵读:“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最爱月光下的荷花。月光下,碧绿的荷叶像亭亭玉立的舞女的裙。肩并肩密密挨着的圆荷叶之间,还零星地点缀着一些白荷花,有婀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得打着花骨朵儿的。它们像一粒粒的明珠,像碧天里的星星,微风吹来,还能闻到缕缕清香,让人心旷神怡。荷花这么美,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块儿去公园欣赏荷花,好不好?”听着有感染力的导语,学生审美情趣油然而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怀着强烈的求知欲,以赏花者的身份进入课文境界。

二、感受课文情趣美

课文《荷花》所表达的自然之美,蕴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教学时,我巧妙地展开“品味词句”——“境中赏美”——“激发情感”——“导读激情”的教学过程,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情境的美和情趣的美,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触发情感共鸣,掀起情感的波澜。如:

1、

引导感受荷叶长势美

我采用了比较句子的方法:

(1) 荷叶很多很大。

(2)荷叶挨挨挤挤的,一个个象碧绿的大圆盘。

师:这两句都写了什么?

生:都写了荷叶很多很大。

师:哪一句写得好?

生:第2句。

师:第2句好在用上了哪些词语?

生:用上了“挨挨挤挤、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课文里指什么?

生:课文指荷叶靠着荷叶,荷叶之间的距离很密。

师:(出示图画)你从“挨挨挤挤”知道荷叶长得怎么样?

生:荷叶长得多、茂盛、生机勃勃……

师:“一个个”( “碧绿的”、“大圆盘”)写出了什么?

生:……

师:生意盎然的荷叶又大又圆,你们喜欢吗?谁能带着喜欢的心情来读这句话?

经过品评,学生悟到,这短短的一句话,写出了荷叶颜色绿、形状大又圆、长势茂盛,令人喜不自禁。接下来,学生带着喜悦的感情去朗读,去体会作者看到美荷叶时的喜悦心情。

2、引导感受荷花生长美

我抓住“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中的“冒”字,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谁能给“冒出来”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生:长出来(生出来)……

师: “冒出来”这个词语用得最好。为什么呢?谁来说说“冒出来”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指什么?

生:……在课文中指白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透出来。

师:白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中都能硬挤出来,说明什么?生:白荷花的生命力很顽强。

师:生气勃勃的白荷花一朵又一朵地冒出来了!它们朝气蓬勃地展现在你的面前了!看到这里,你的心情怎么样?(学生答后指导开火车读出喜悦的感情)

真是一字传神,意境全出,通过仔细品评“冒”,学生感受到了荷花那旺盛的生命力,那喜人的生长美,达到了“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的效果。

3、  引导感受作者情感美

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咀嚼品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美,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如在教学“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一句时,我抓住“活的画”来设疑:

师:画本身已经够美的了,把这池荷花看作一大幅画,说明什么?

生:说明这池荷花很美。

师:你从这个“活”字知道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

生:这是一池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荷花。

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池荷花充满活力呢?请大家联系第2节的内容,带着问题看录象。

生:我从第2节中的……(略)

师:是谁创造了这一大池充满活力、美如图画的荷花?画家是谁?

生:是大自然!

师:让我们来赞美那神奇而伟大的大自然吧!(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理解“活的画”,我通过字面解词,借助课文录象,结合上下文思考,抛弃了脱离语言环境孤立、静止地进行词句教学的弊端,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渐领略文字的韵味,感受课文情趣美,体会作者的情感美,从而在小学生的心田里播下了热爱大自然的种子。

三、引导想象课文情境美

我国著名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在理解白荷花开放时的三种姿态时,我依次向学生展示了三幅不同姿态的栩栩如生的白荷花油画,用充满激情的语调,丰富的表情使学生的想象欲得以诱发,引发了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师:看!这半开半合的荷花多像个——

生:含羞答答的小姑娘!

师:这时,我们把鼻子凑近去闻一闻,哗——好香呀!你们喜欢吗?

师:咦,这嫩黄色的小花托是什么?

生:小莲蓬!

师:瞧!躲在里边的小莲蓬探出头来了!真像个——

生:胖娃娃张开笑脸在向我们打招呼呢!……

师:看到这里,你们高兴吗?

师:哟!将开的还是花骨朵儿!这是怎样的花骨朵儿?

生:颤动着就要裂开的花骨朵儿!……

师:眼看着花骨朵儿颤动着就要裂开,你的心情怎么样?

这时,想象的欲望不但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作用于他们幼小的心灵了。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加上动作朗读),把荷花的美和对荷花的爱从读中表达出来,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受到美的熏陶。这种从美的角度出发所构思的教学设计,借助图画,努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课文语言的学习和品味,展开了发现美、升华美的导美、讴美活动;借助导语描述,激发学生的想象,唤起学生的美感,把学生的情趣、学趣激发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美的情境中去,这种引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表现美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爱上了语文学习。

四、创设课文情境美。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我们对文章的理解离不开思想感情的体会。如果单纯进行字、词、句、篇的教学,师生游离于感情之外,则把本来生动感人的课文,讲得形散神离,枯燥无味,文章的思想感情便体会不出来。失去了对感情的体会,也就抓不住文章的灵魂。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的意境,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中的感情因素。在《荷花》一文的教学中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眼前出现的景象……”这一个语言片断比较难懂,教学时,我以我的感情为主线,创设情境,以情激情,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在情境之中唤起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1.导语、音乐、范读创设情境美

在教学“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这节的开头,我带着梦幻的表情,用抒情的语调对同学们说:“看着看着,我们也陶醉了,陶醉了,展开了神奇而美妙的想象。请大家慢慢地闭上眼睛,闭上眼睛,听,听——”于是,扣人心弦的《爱的谐奏曲》的钢琴音乐响起,加上我饱含感情的范读,学生沉浸在我所创设的赏花情境中。

2.舞蹈创设情境美

就在学生“赏花赏得入了迷”之际,我说:“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也变成一朵荷花,一阵微风吹来,我们也翩翩起舞,好不好?”瞧,全班同学都变成了婀娜多姿的白荷花,在微风中摇曳,他们的舞姿多么迷人!这时,我走向一位跳得正起劲的同学面前,微笑着问他:“你为什么翩翩起舞?”顿时,“白荷花”纷纷变成了思维活跃的孩子,高高地举起他们的小手回答我的问题。“因为我看到白荷花这么美,心里高兴。”“因为我看荷花看得入了迷,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微风吹,荷花动,变成荷花的我也跟着动,就像在跳舞那样。”大家的发言,说明同学们理解了作品中描绘的“人和荷花融为一体,人和荷花共同欢乐”的意境,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作者产生了共鸣。创设美的情境,大大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3.想象创设情境美

从情感入手,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使学生进入酿情、入情、动情的情感美体验活动中尽情地去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如在讲到“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时,我向学生发问:“蜻蜓在荷花上空飞行,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小鱼在荷花脚下游过,会做什么好梦?”孩子们思维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他们争着讲述他们神奇的想象,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紧接着,旋律优美的《爱的谐奏曲》的钢琴曲再次响起,“现在,谁愿意变成蜻蜓和小鱼,分别向荷花仙子说说你的快乐和好梦呢?”通过这一提问,我让学生自发地进行分角色表演,在生动活泼的表演中再现情境,使学生对荷花的热爱在表演中进一步得到升华。这时的学生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将课堂气氛推上高潮,将讴美活动不断深化。

四、渗透情感教育

在《荷花》的课后总结中,我立足于“以美育德”。我用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教育性、号召性的语调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欣赏了荷花的美丽,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你们知道吗?大自然中许许多多的景物都是很美的,只要我们能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我们就每天都能生活在长满鲜花的世界里,你们说,对吗?”这样的总结语言,使学生们为之动情,大有“保护大自然,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之势,使知识的掌握、心灵的净化、情操的陶冶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6篇《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推荐访问:下册 教案 原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荷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6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荷花》 小学三年级下册荷花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