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慈母情深教案10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慈母情深教案【最新10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慈母情深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深沉与宽广,感受母子之间的情感。
3、体会文章是怎样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展示母爱的。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展示母爱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一篇展示深刻父爱的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了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亲迸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母爱又是何等深沉啊!你们看,(教师出示小说《青年近卫军》)这是一本在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的苏联小说。在那个时候,这本小说的价格是1元5角钱。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很贫困,1元5角钱在普通的家庭里就可以维持一天的生活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以这本小说为线索展开的。
板书课题:慈母情深。
[设计意图]
出示旧版小说实物,介绍当年的生活水平,提示文章的线索。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归纳一下,围绕着这本《青年近卫军》,课文写了哪些事?
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理解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三、朗读感悟,欣赏语言
1、课前同学们已经画出了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现在我们结合你在课前和刚才阅读的感受再读课文,抓住最能打动你心灵的句子去读、去感受,并把你的感受随时记录下来。
学生读书,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学生朗读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语句,读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从“我”看见母亲的脊背弯曲着到母亲背直起来、转身、吃惊地望着我,这一系列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母亲工作是有多么的辛苦、劳累。这一段话中三次提到“我的母亲”,写出了“我”心里的感受,母亲辛苦工作累得疲惫不堪的情景给作者以深深的震撼。)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者。”(母亲身上带的钱很少,“揉得皱皱的”说明这些钱在身上带了很长时间,不曾花掉。可以看出家境的贫寒与挣钱的辛苦。)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母亲没有时间跟自己心爱的儿子多说一句话,只是为了多干一点活,多挣出一毛钱!)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只要儿子爱看书学习、只要儿子争气,母亲从来不吝惜花多少钱,但是如果是为自己花钱,她竟这样数落自己的儿子。)
……
引导学生在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有感情地朗读好这些句子。
[设计意图]
母子连心。这其中的感情不须分析,不用讲解,学生一读就懂。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用心去感受课文中深深的情感,边读边写出感受,在交流中丰富对课文的理解。
四、练习有感情朗读全文,体会文中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饱含的深深的母爱。
[设计意图]
将理解和感受融会贯通,将文章的形象再一次整体显现,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拓展练习
1、练习朗读冰心的诗《纸船——寄母亲》。
2、练习朗读汪国真的诗《母亲的爱》。
[设计意图]
诗中的情感与文中的真情形成共鸣,激发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和思考。
六、布置作业
搜集展示母爱的诗歌或故事,练习朗读,准备在班会上表演。
[教学建议]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用深深的情写出的。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触刻画出一位用含辛茹苦挣来的钱给儿子买书看的母亲的形象,展示了母爱的深沉、无私和宽广。这样文章的教学只需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去感受、去倾听文中人物内心的声音,去与文中人物对话。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阅读、感悟、表达感受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阅读。
当然,教师应在学生阅读前提出要求,即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体会,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记下来,与同学交流等等。学生朗读、讨论、交流的过程就是表达感受、互相启发、丰富课堂、丰富课文、丰富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总之,在这课书的教学中,教师应将引导阅读、诱发感悟和指导练习这三项阅读教学策略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强调以读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篇二
设计理念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设计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
教材简析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里的片段。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古诗,导入新课
出示古诗《游子吟》,自由诵读。
交流古诗内容,感受慈母的爱,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古诗,引起对母爱的初步感悟,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母爱是个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就和梁晓声一同走进《慈母情深》,一同感受母爱的伟大。板题、读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指名交流,感受母爱无私、伟大。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理解课文,感受母爱
文中母亲的一言一行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的了不起,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文中哪些描写母亲的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划下这些句子,读一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不仅要训练学生读的能力,同时也要训练写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时做札记的习惯。)
指名交流,重点感悟以下语句: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及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幻灯出示,自由读,交流体会。(板书辛苦)
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个人,小组朗读等方式,将内心的感悟表达出来,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幻灯出示,自由读,交流发现了什么?
过渡:其实梁晓声的这三句话可以改成一句话,出示修改后的句子:
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自由读这两段话,体会哪句话好?,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一样。
交流感受,再读两句话,感受表达方式的不同,表达的感情也就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句子比较,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表达方式不一样,其传达的感情也是不一样的。通过对比朗读更深入地体会母亲的辛劳。)
师感情朗读原句,生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母亲怎样的背?一双怎样的眼睛,一张怎样的脸?
(设计意图:教学中想象可以将文字性的`东西具体化,通过想象画面学生能更充分感受到母亲工作的劳累,辛苦。也能进一步感受“我”当时的心情。)
指名交流,感受母亲的辛劳。
交流:记忆中的母亲是这样的吗?记忆中的母亲是什么样的?
交流:是什么让母亲的背不再直挺,双眼不再有神,脸颊不再光滑?
过渡:孩子们,看到母亲如此憔悴的面容,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交流后指导感情朗读。
过渡:这三次出现的“我的母亲”分明在向我们诉说着-——慈母情深。
(设计意图:进一步深化主题,加深对课题的理解。)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理解“龟裂”,“皱皱”说明什么?(板书:贫穷)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词语来感悟课文,同时锻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指名读句子,从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交流并指导感情朗读。
母亲说完立刻又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幻灯出示句子,自由读,想一想四个“立刻”说明什么?(速度快)
指导读出速度快的感觉,说一说,从“立刻”中你体会到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对立刻有个更直观的感受。)
“又”说明什么,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创设情境,引导反复朗读:
母亲要供孩子们吃穿,还要供孩子上学,她怎么能停下来呢,所以——
母亲昨天是这样工作,今天是这样工作,明天还依然是这样工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从没有停止过——
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母亲一直都是这样工作———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反复朗读,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过渡:母亲可能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宝贝,我爱你!”可是母亲的言行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慈母情深
感悟孩子对母亲的爱
文中的母亲很爱“我”,在享受爱的同时,“我”也回报了母亲的爱,自由读文找一找,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我”也很爱自己的母亲,划下相关语句,读一读,写下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本文不仅是为了展现母爱,同时也赞扬了孩子对母亲的敬爱,引导孩子也要爱自己的母亲,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感悟过程中学会回报爱。)
幻灯出示句子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指名读句子,思考:“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我”攥的仅仅只是钱吗?
出示小练笔:我深切感受到母亲的辛苦。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心里一遍一遍地对母亲说——————
(设计意图:同过小练笔,训练学生的说话和写作能力,在说写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我对母亲的爱。)
配乐交流小练笔。
交流其它语句,感受“我”对母亲得爱。
师小结:从同学们的话语中,我也感受到了你们对母亲的爱,正因为“我”也爱自己的母亲,才会有“慈母情深”这样发自内心的感受。“慈母情深”不仅包含了母亲对“我”的爱,也包含了“我”对母亲的爱。
拓展课外延伸
生活中你的母亲也一定很爱你,交流自己的母亲每天是如何照顾自己的,你有什么话想对自己的妈妈说?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已经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通过回归生活,引导学生体会自己母亲的辛苦,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爱,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并出示能展示母爱的图片赏析感悟。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这些学生似曾相识的图片,在歌曲中升华学生的情感,突出文章的主题,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总结
我们的母亲无时无刻不在爱着我们,作为子女,我们在感受爱的同时也要回报父母的爱。最后让我们对普天下所有的母亲说一声:妈妈,您辛苦了!(幻灯出示这句话,相机板书:伟大、无私)
作业布置
1、 回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你对母亲的爱。
2、课下读一读《纸船——寄母亲》
五年级语文教案《慈母情深》 篇三
[学习目标]
1.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
[学习重点]
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VCD《烛光里的妈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学完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后,我们深受感动。一位父亲经过38小时挖掘终于救出了遇险的儿子。这件事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父爱所迸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爱是伟大、无私的。那么,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慈母情深》,将让我们深深地感受一番母爱。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
(1)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生字要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相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陷、碌、攥”,学生认读。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感悟慈母对孩子深沉的爱。
1.根据“提示”要求,自学课文。
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亲,有理由即可。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如,这是一位瘦弱的母亲。从“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可以体会出来。
这是一位贫苦的母亲。从“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位辛劳的母亲。从“有事快说,别耽误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了背……”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位善良、关爱孩子的母亲。从母亲的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位母亲家境这么贫寒,挣钱又这么艰辛,却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包含着深沉的母爱。
再如,这是一位勤劳的母亲,这是一位慈祥的母亲,这是一位无私的母亲,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小结:通过对文中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句段的读悟,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位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这位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二)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更何况是文中的“我”。请找出“我”深受感动的语句,如,“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一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引导学生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反复读读,边读边想,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1.选取自己感受深的语句读,读出对伟大母爱的赞颂以及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
2.指名有感情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实际,讲述自己亲身经历母爱的故事。
2.自由朗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感受冰心奶奶热爱母亲,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
3.写几句话或编一首诗,抒发你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六、精要总结,歌曲结束
1.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是慈祥的,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学生跟着轻轻哼唱。
七、作业超市,注重积累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搜集颂扬母爱的名句或诗歌。
3.课外阅读颂扬母爱或感激母爱的文章,如《母亲的“存折”》、《那一刻,我理解了母爱》、《妈妈的心,是瓷器》等等(可以上网查找)。
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瘦弱的脊背
疲惫的眼神 塞在 大声说
龟裂的手指
贫寒。辛苦 毅然让我买书
感激爱。表达爱
慈母情深教案 篇四
[设计理念]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深沉的母爱。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设计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
[学习重点]
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VCD《烛光里的妈妈》。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学完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后,我们深受感动。一位父亲经过38小时挖掘终于救出了遇险的儿子。这件事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父爱所迸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爱是伟大、无私的。那么,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慈母情深》,将让我们深深地感受一番母爱。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
(1)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生字要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相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陷、碌、攥”,学生认读。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感悟慈母对孩子深沉的爱。
1、根据“提示”要求,自学课文。
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亲,有理由即可。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如,这是一位瘦弱的母亲。从“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可以体会出来。
这是一位贫苦的母亲。从“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位辛劳的母亲。从“有事快说,别耽误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了背……”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位善良、关爱孩子的母亲。从母亲的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位母亲家境这么贫寒,挣钱又这么艰辛,却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包含着深沉的母爱。
再如,这是一位勤劳的母亲,这是一位慈祥的母亲,这是一位无私的母亲,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小结:通过对文中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句段的读悟,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位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这位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二)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更何况是文中的“我”。请找出“我”深受感动的语句,如,“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一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引导学生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反复读读,边读边想,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1、选取自己感受深的语句读,读出对伟大母爱的赞颂以及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
2、指名有感情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实际,讲述自己亲身经历母爱的故事。
2、自由朗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感受冰心奶奶热爱母亲,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
3、写几句话或编一首诗,抒发你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六、精要总结,歌曲结束
1、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是慈祥的,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学生跟着轻轻哼唱。
七、作业超市,注重积累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搜集颂扬母爱的名句或诗歌。
3、课外阅读颂扬母爱或感激母爱的文章,如《母亲的“存折”》、《那一刻,我理解了母爱》、《妈妈的心,是瓷器》等等(可以上网查找)。
教学过程: 篇五
一、古诗导入
1、同学们,知道孟郊的《游子吟》吗?(师生共同朗诵)
2、诗歌赞颂的是什么?(母爱)
历来文人墨客喜欢用诗歌赞美母亲。今天,我们来阅读一篇梁晓声写的表现母子情深的散文——《慈母情深》,听听他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背后的故事。
3、作者简介:
梁晓声,男,1949年出生,山东荣城人。当过知青,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现在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突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
三、再读课文,感悟慈母情深
1、仔细默读,研读专题:课文中哪些词句能表现“慈母情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体会“慈母情深”
(1)慈母瘦小苍老的形象
(2)慈母肩负的生活压力
(3)慈母艰辛忙碌的工作
(4)慈母伟大无私的付出
2、补充梁晓声原著《母亲》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3、组织学生交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好母亲艰辛工作的三个场景
(1)我穿过一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的烤着我的脸。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看我,我的母亲……
(3)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四、总结拓展,加深体验
由梁晓声的母亲,我想起了许许多多母亲,他们是那么平凡,然而是那么伟大。此时,我又想起了一位作家的文章——《母亲》。想听听吗?
当我是婴儿的时候,母亲为我托起我的。整个世界,让我感受所有的温柔。
当我长大一点的时候,母亲为我引开一条蹒跚的小路,让我沿着小路去寻找生命里的自由。
当我开始读书的时候,母亲把我送入广阔的海洋,让我在里面恣意地生长。
……
在每个母亲眼里,儿女就像春天里放飞的风筝。
风筝在天空里自由地飞翔,母亲永远在另一头守望。
母亲的手紧紧抓住那根纤细的绳,因为那上面能承载所有的爱,传达所有的关怀。其实,在母亲眼里孩子永远是个孩子。我们时刻享受着母爱。
五、语言实践,倾诉情感
1、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心里一定涌动着爱暖流,请你把它说出来,把你心中的感动、感激、感怀说出来!你可以对文中这位母亲说,可以对孟郊的母亲说,也可以对自己的母亲说,还可以对天下所有的母亲说。
2、爱需要表达!同学们,回家后把你们的话深情地说给你的母亲听。
六、教师总结
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完母亲和我们之间的感情!同学们,母亲的爱还有很多很多的表达方式,随着你们生命的成长,我相信你们会对母爱有更深的有、体验。
慈母情深教案 篇六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找描写母亲动作、语言、外貌的语句
3、通过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词、句、段,体会慈母情深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
教学难点
引领学生体会母亲朴素的言行下,母爱的真挚、深沉、崇高,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歌曲《母亲》、《游子吟》、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回顾单元主题分享父母之爱
播放歌曲《母亲》
同学们,刚才的歌曲很感人。我们在父母的爱里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生活中,我们也时时沐浴着父母的爱,请选择生活中父母为你做的小事和大家分享。
(学生交流)
同学们的讲述让老师很感动,虽然这些都是很平常的小事,但让我们感受到了父母的关心与爱护。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感受浓浓的父母之爱。(上课)
二、揭题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0课《慈母情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学习链接语
1、自己读链接语,提取本课学习要求。
2、指名回答,齐读要求。
四、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事?
2、指名交流
五、品读课文体味慈母情深
拿钱给孩子买书,对于今天的母亲来说是在平常不过了,可在作者梁晓声的母亲身上却是伟大的爱,无私的情。
1、让我们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多读几遍,把你的感受和同桌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A、你真会读书,能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的语句体会出母亲的瘦弱与艰辛。你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
B、大家自己试着读一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指名读
同学们的朗读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瘦弱的母亲正在缝纫机前忙碌。(板书:瘦弱)
(2)继续交流,你还找到了哪些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这是描写母亲外貌、动作、神态的语句,同学们的感受老师也能体会到。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
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你觉得那句写得好,更能打动你?为什么?
是啊,母亲的背弯了,眼神疲惫,让我们想象一下:母亲年轻时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
是生活的重担压弯了母亲的脊背,是岁月消磨了母亲水灵灵的眼睛,慈母的情就深在母亲疲惫不堪的眼神里。(板书:疲惫)
把你的想象融进去,在再读这句话,慢慢走近母亲。
谁来读给大家听?评价一下,他读得怎样?
他读得多动情啊!当你看到这样操劳的母亲,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带着这样的感受让我们拿起书,一起读读这段话,再次感受母亲的艰辛。老师读“我的母亲”其他话同学们读。
(3)让我们继续交流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学生交流)
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谁再来读?
老是被你们的朗读感动了,从我进入工厂,母亲只说了几句话,一直在忙碌着。(课件出示: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让我们把这两段话连起来读一读,再次感受母亲的忙碌。
这就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就是这样挣钱的,慈母的情就深在母亲日日不休的忙碌里。
我的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拼命工作,忙里忙外。梁晓声在他的作品《母亲》中是这样描述的:
(出示《母亲》片段:最堪怜是中秋、国庆,新年、春节前夕的母亲。母亲每日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五个孩子都要新衣穿,没有,也没钱买。母亲便夜夜地洗、缝、补、浆。若是冬季里,洗了上半夜搭到外边去冻着,下半夜再取回屋里,烘烤在烟筒上。母亲不敢睡,怕焦了、着了。母亲是太刚强的女人,她希望我们在普天同庆的节日,没条件穿件新衣服,也要从里到外穿得干干净净。尽管是打了补丁的衣服,还想方设法美化我们的家。 )
A、自己读
B、谈感受
(4)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的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学生交流)
母亲珍惜这不多的。钱,但是在我要钱买书时,母亲毫不犹豫的掏了出来。
(板书:掏)
(5)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
你感受到了什么?你知道吗?现在你父母的工资大约是多少?
可是母亲当时的工资仅仅只有可怜的27块。每天平均大约9毛钱。而我一张口就要一元五角,这相当于母亲两天的工资啊。可母亲毫不犹豫的塞给了我。(板书:塞)
母亲塞得仅仅是钱吗?母亲塞给我的还有什么?
母亲这一塞,塞出的是四个字“慈母情深”(齐读)
(6)课文中母亲的话语不多,很朴实,母亲的那些话打动了你?
母亲挣钱不易,却挺高兴我看书的,这是多么通情达理、善良的母亲啊!
(7)同学们,学到这里,还有谁能不被这样的慈母打动呢?作者被打动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是啊,我长大了,体会到了母亲的辛苦,心中充满了感激与爱。
(8)串读课文
让我们再一起回到课文,去感受慈母情深。
师生合作,串读找到的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
(9)说话练习
同学们,相信此时此刻你的内心也是不平静的,如果你的母亲就在眼前,你想对母亲说什么?
六、阅读链接情感接力
同学们,文中的慈母情令人感动,让我们走进阅读链接,感受一个女儿对母亲的无限思念。
1、自由读同桌交流感受
2、师生合作再读。
七、简介作者,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课文中的母亲是瘦弱的、忙碌的、善良的、通情达理的,母亲为家默默付出,这就是深深地慈母情啊。(回读课题)梁晓声为了一本《青年近卫军》亲眼目睹了母亲的的辛苦忙碌,感受到了母亲的深情。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深深地慈母情,他后来成了一位的作家,一起看梁晓声的资料。(大屏幕出示),自己读一读,希望课后大家有兴趣去了解梁晓声更多的作品。
八、总结
世上有一种情总让人泪流满面,有一种爱总让人内心震颤,那就是母爱。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让我们一起为文中的母亲、为我们的母亲,为天下的母亲祝福,祝他们:健康平安幸福快乐(课件播放《游子吟》)
教学反思一
在上《慈母情深》这节课时,我积极引导起学生去挖掘、品味文中的语言,指导其抓住文中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慈母情深,感受到“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理解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从课后学生的“心灵絮语”中我看到了学生的内心深处与作者产生的共鸣,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虽然课堂上我认为自己的引导启发做得比较到位,但是总觉得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对于作者的写作背景没有让学生充分去搜集资料,没有让学生了解当时的中国普通百姓家庭生活状况,没有让学生去了解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状况,去认识那个时候一分钱都很有用处,知道一元钱可以做很多事情,让学生的心灵去走近那个时代,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艰难。如果这样学生会更能好地了解“母亲”挣钱的不易,毅然给钱,足见慈母情深。
二、在处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这个问题时,学生找到了相关的语句,但我没有组织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谈出他们自己独特的理解,没有适时引导,做到台下台上互动,凸显’生本教育”这一理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的慈祥,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的、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教学过程中,我所提的问题学生们都能够回答出来,而且都很准确。学生的回答很有个性,见解独特。学生感情投入,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很多精彩答案很出乎我的意料。我和孩子们一起经历了母爱的洗礼。表面上看,课是比较顺利地上完了,其实,我心里很清楚,还有很多的细节处理得太粗糙,还有许多的地方没有深入研讨下去,还有一些情感没能被激发出来,还有很多的机会没有留给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弥补。
教学反思二
经过紧张激烈的一番准备,《慈母情深》终于结束了,心中也松了一口气。说紧张是因为我的大脑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想找到一个准确的切入点,让学生从帝王高的学习,由表及里的理解。说激烈是因为我们百利语文团队在磨课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谈自己的想法,大家研究着,讨论着……课后回想着,思索着,感受颇多。
1、朗读指导
朗读的重要我在这里勿需多言,没了朗读的课堂算不得真正的语文课,这节课我比较满意的就是朗读的指导。 m..com 本节课具有指导性的朗读有两处:一处是母子的对话,一处是别人阻止母亲给钱的句子。先说阻止母亲给钱的句子“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学生读第一遍一定很平淡,我引导读出前面的提示语“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一个“喊”字给了学生提示。此时学生的“喊”也是停留在浅层次的喊,并没有喊出情感,(上课时没有想到啊)学生只有明白这个女人为什么态度这样坚决的时候,对喊才能明白,读出感情也就水到渠成了。对于母子的对话,教师先是误读,把孩子的语气读得理直气壮,学生马上判定老师读法的错误,又对文字的内容和标点符号重新考虑,从而知道怎样来读,也体会到孩子此时内心的矛盾。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本文需要理解与感悟的句子很多,而且每个句子都值得一说,真是不舍得放弃哪一个。如果不舍,一节课是绝对完成不了的,可是舍哪个?留哪个?经过语文团队的讨论,把能够与前后文联系到一起的句子留下,就是“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儿疲竭的我熟悉的一双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和“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前一句能够把母亲的工作环境和家庭条件的艰苦联系到一起体会,感受母亲为儿子,为一家人生活的操劳。后一句能够把母子的对话和女人的阻止联系到一起来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懂得,感受慈母情深。
3、教学的起点
本节课的设计还有明显的牵的痕迹,这也是我思想一直斗争的地方。怎样的切入才是从学生的实际切入?才能让学生由表及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学习呢?阅读与阅读教学是完全不一样的,阅读时任何一个读者都可以做的事情,而阅读教学却是教师该做的事情。如果教师只是阅读,那对学生就缺乏阅读指导层面的东西。我的思想还在斗争着,我也还在斗争着……
《慈母情深》优秀教案 篇七
【学习目标】
1、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学完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后,我们深受感动。一位父亲经过38小时挖掘终于救出了遇险的儿子。这件事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父爱所迸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爱是伟大、无私的。那么,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慈母情深》,将让我们深深地感受一番母爱。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学生自学:
⑴ 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生字要多读几遍。
⑵ 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相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汇报自学情况:
⑴ 出示生字“陷、碌、攥”,学生认读。
⑵ 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1、感悟慈母对孩子深沉的爱:
⑴ 根据“提示”要求,自学课文:
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位___的母亲,有理由即可。
⑵ 小组交流。
2、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更何况是文中的“我”。请找出“我”深受感动的语句,如,“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一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引导学生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反复读读,边读边想,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四、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1、选取自己感受深的语句读,读出对伟大母爱的赞颂以及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
2、指名有感情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实际,讲述自己亲身经历母爱的故事。
2、自由朗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感受冰心奶奶热爱母亲,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
3、写几句话或编一首诗,抒发你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六、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是慈祥的,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学生跟着轻轻哼唱。
七、作业超市,注重积累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搜集颂扬母爱的名句或诗歌。
3、课外阅读颂扬母爱或感激母爱的文章,如《母亲的“存折”》、《那一刻,我理解了母爱》、《妈妈的心,是瓷器》等等。
慈母情深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三个生字,区别多音字“龟”的读音,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者谴词用句方面的精妙。
3、通过品析人物的言行,感受母亲的辛劳,进而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过程与方法:
围绕“课文哪些地方会让我鼻子一酸?”这一问题,引领学生一次次地亲吻文本、触摸文本、走进文本,感受文字背后作者真情的流淌,感受慈母的善良与慈祥。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从心底感受到自己母亲对自己的慈爱,并能发自内心对母亲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来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情深”,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情深”,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聚焦“情深”
1、慈母情深(板书) 2、请同学们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
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这个“深”字,慈母的情深在何处,让我们满怀深情的走进这位母亲,走进慈母的深情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情深”
1、请同学们用心读课文,用一个词和一句话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刚才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有几个词语比较难读,我们一起来读读。课件一: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 龟裂 忙碌 攥
2、谁能用上这几个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二:我一直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想要买书时,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给了我,又陷入了(忙碌),我的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齐读)
3、学习字词,理解词语。
⑴“龟裂”什么意思。师引导:看见过“龟裂的手”吗?
⑵“攥”是什么动作?它的意思是?(生在手中写攥字,写完握起来) ⑶“鼻子一酸”是一种什么感觉?你有过向父母要钱鼻子一酸的感觉吗?(没有)围绕一个问题:我原本是来要钱的,为什么我的想法改变了?展开5-25自然段的教学。
过渡:母亲明明已经将钱给了我,一元五角,一分没有少,一句责怪的话也没有。按理说我应感到开心才对,但作者却“鼻子一酸”,想哭!为什么我会鼻子一酸?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课文哪些地方令我鼻子一酸,请认认真真画下来,在书旁边写上批注。
三、研读课文,感悟“情深”
(一)、生默读课文,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二)、汇报,反馈:
1、工作环境的恶劣
课件三:A、“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生谈理解。
⑵、师引导:听到过震耳欲聋的声音吗?什么感觉?你愿意呆在那种地方吗?(不愿意)把这种感觉带进去读这句话。
⑶、这震耳欲聋的声音从他进去就没停过,你能找出证据吗?(生快速的默读课文,寻找依据)是的!母亲无论是春夏秋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的。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师生共同齐读)
⑷、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母亲不仅要忍受“震耳欲聋”的噪声,还有车间炙热的环境与污浊的空气。
过渡:还有哪些地方也让你感到鼻子一酸?
2、瘦弱、疲惫
课件四: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⑴、师生合作读这段话。 师引导朗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给个手势,给他们一个停顿)
⑵、这句话很特别,特别在哪里?(出现了三次“我的母亲”;分别放在句子后面)这样写的好处?
引导:课件五:A、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B、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生反复的读三个句子,体会其不同的写作效果。师从读句子的语速上引导第一个句子就好像电影中的慢镜头,每个动作都是那么清楚,那么细致。)
(3)师读句子,提问:你看到了母亲怎样的背?怎样的脸?怎样的眼睛?
⑷小结:我看到母亲瘦成这样,憔悴成这样,我能不鼻子一酸吗?还有哪一处说明我的鼻子一酸?
3、忙碌
课件六: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⑴、生读句子,谈理解。
⑵、这个句子的特别之处在于哪?为什么要用四个“立刻”,不换成别的词语?
引导:母亲说完,马上又坐了下去,迅速又弯曲了背,转眼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反复的读出 “四个立刻”更能体会到母亲的忙碌,辛苦)
⑶、你能读出忙碌的感觉么?(自由读,读出“迅速”的感觉)
小结:如此简洁的语言,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母亲争分夺秒的忙碌,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深深的慈母情怀。
(5)其实母亲的忙碌还远远不止这些,课件七:母亲是一个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27元,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盒高粱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每天回家总在七点半左右。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了。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在床角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缝补衣裤。有时我醒夜,仍见灯光亮着,仍见母亲一针一针、一线一线地缝补。母亲加班,我们就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孔,就为了那每月27元的工资。 【此处,补充资料的出示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母亲工作的艰辛与“一元五角钱”中蕴涵的慈母深情。】
⑹、提升、总结:这就是母亲,作家用他妙笔让我们感受到来自母亲的那份爱。
4、通情达理 ⑴母亲就这样工作,如此赚钱,可当儿子向他要钱,说要买一本书时,母亲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课件八:A、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B、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⑵从“皱皱的毛票”“龟裂”你体会到了什么?
⑶读句子,体会母亲的“塞”是怎么的“塞”?(充满期待的、紧紧的、慈爱的、慷慨的、毫不犹豫的 )
⑷教师深情述说:孩子们,你看母亲每月的工资才27元,这一元五角对母亲来说就是她一天多的劳动,最起码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才能换来的血汗钱呀!此时,母亲却把她不舍得吃、不舍得用,拼死拼活赚来的钱掏给了“我”。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深”。
1、这就是一个慈母伟大的情怀!这无私而伟大的爱汇成四个字,那就是——读题。这慈母情深就在这“震耳欲聋的噪声”里,这慈母情深就在这“疲惫不堪的身体”里,这慈母情深就在这“争分夺秒的忙碌”中,这慈母情深就在这“毫不犹豫的一塞”里,读题——慈母情深
2、朗读课后写给母亲的一首诗 <纸船――寄母亲>,拿起你们的笔,把你们心里想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
3、作业:搜集颂扬母爱的名句或诗歌,课外阅读颂扬母爱或感激母爱的文章。
《慈母情深》优秀教案 篇九
教材简析 :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根据课标对五年级的学段要求,本组课文以“情”立意,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本课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文章以平实的语言,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的劝阻毅然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通过对环境、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慈爱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重点使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教学中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在学生了解了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试着独立阅读,评析人物,说说这是怎样一位母亲,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 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的。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引入
师:同学们,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个人,她给了我们生命,呵
护我们成长,对我们的爱深深似海,她就是我们的——母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平凡的母亲,去感受她那博大的——(引读课题)慈母情深。
二、检查预习,感知内容
1、出示新词,指名读、齐读。
2、请生用出示的新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走进课文,感受母爱
1、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对母亲的描写,想一想通过这些描写你感受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四、深读课文,品味母爱
母亲对我的深情:
(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及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瘦弱的母亲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辛劳的母亲
(3)“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贫穷的母亲
(4)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那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通情达理的母亲。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平凡与伟大,感受母爱。)
五、感受成长,升华情感
师: 尽管生活非常艰苦,“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1)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2)“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3)“那一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4)我想我没有权利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尽管生活非常艰苦,尽管工作那么劳累,但母亲仍如此爱着我,毫不犹豫地拿出了来之不易的钱给我买书,看着母亲争分夺秒的工作,看着母亲含辛茹苦的挣钱,看着那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作者感到了沉沉的分量。如果你是作者你想对母亲说点什么呢?生自由交流。
六、拓展延伸,深化母爱
1、人世间,有梁晓声这样的伟大的母亲,还有另一些母亲,她们对子女的爱也一样让人仰慕。 [屏显视频—地震中的母亲]
2、欣赏短片后‘你的心头是什么样的滋味?你的母亲呢,或许没有他们这样轰轰烈烈,但是你是否也看到了她为了你而付出的点点滴滴呢? [学生分享母亲的生活故事]
3、朗读交流。
七、小结内容,阅读延伸
1、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也许是物质上的给予,也许是眼眸中的牵挂,也许是望子成龙的殷殷期盼。 而本课中一元钱凝聚浓浓慈母情,这慈母情深,感动梁晓声,也感动你我,让我们再次深情诵读:读课题。
2、自由朗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感受冰心奶奶热爱母亲、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
3、推荐歌颂母爱的书籍:梁晓声的《母亲》,高尔基的《母亲》
板书设计:18慈母情深
瘦弱
辛劳(成长)
贫穷 通情达理
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所写小说《母亲》,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贫穷、艰辛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
“我”读课外书的往事,通过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热爱之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深深的母爱。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我很喜欢这样的课文,不唯美,不矫情,不浪漫,似乎是从最平淡的生活小事中信手拈来,用朴素而又平实的语言,写出一份人间挚情。我因为这份平凡和真实而感动,所以选择这篇文章作为微格教研交流研讨课。然而通过这节课的公开教学,我的感想很多,它既来自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又来 自于专家们的点评。因而有以下几点收获与思考:
一、 教学紧扣重点,品悟感情
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悟情,让学生通过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对表现慈母情深的重点词句进行讨论、交流,体会母亲挣钱的艰难,感悟慈母情深。这样以句带篇,以点带面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归纳能力,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而且,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营造了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学生在研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切磋中激发出创新的灵感,在交流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文本中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二、充分利用资源,巧妙整合
课文记叙的是六十年代的故事,对于现在的孩子难以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对理解课文带来了障碍。为了能让现在这些孩子体会到课文中的困苦生活,我补充了梁晓声的原著《母亲》中的几段文字,
通过对比、感悟的朗读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理解课文,更加深了对母亲宁可自己吃苦,也要鼓励孩子读书的母爱的崇敬。
几点思考:
一、教学中虽然重视了语言文字的朗读,但效果不明显,学生的朗读训练落实得不够扎实。如果能变琐碎的问为安静的读,把问题的环节设计为朗读的环节,通过一次次的潜心朗读才能真正品味文字意蕴,体会文本内涵,才能正确把握文中母爱的伟大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同时,教学中忽视了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课件制作单一化,缺乏生动的视频效果。
二、课内比较注重评价学生,但评价语言较单一化,过多的运用简单的评价语没能起到催化和激发兴趣的作用,应尽量使用准确,合理,有启发性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尽管补充了原著《母亲》中的几段文字,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从而感受慈母情深。但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与当时反差较大,课件文字太多,学生反而产生视觉疲劳,其实,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交代历史背景,讲一些那种年代的故事或生活事情,从而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消化理解。
此次微格教研给了我很多启示,对我今后提高阅读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我也会在不断地反思中努力前行!
慈母情深教案 篇十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进行《慈母情深》教学中,充分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与作者一起走进文本,感受一个母亲的慈爱和善良爱,同时体会母亲的慈爱和善良。教学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一、 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教学本课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我采用回顾导入诱发兴趣方法:同学们,我们学完了《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后,我们深受感动。一位父亲经过36小时挖掘终于救出了遇险的儿子。这件事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父爱所迸发出来的力量在是巨大的,这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那么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课文《慈母情深》,让我们深深地感受一番母爱。通过这样的谈话导入,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快进入了读书状态。
二、突出自主,培养能力
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是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丰富学生的情感积累,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让阅读教学变成了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教师适宜辅导的学习方式。在学生正确把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本课是怎样表达慈母情深的?学生充分阅读、相互合作、找出了很多答案。例如,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接着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和段落,有感情的朗读,感悟课文的内涵,用自己的话说出所表达的思想,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也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联系实际,注重训练
在学生明白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以及神态的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训练。课堂上,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写出自己母亲对爱的表达方式。学生的作文感情真实,朴实的语句中透出对母亲伟大、无私的爱的赞扬。从而也完成了三维目标,教育了学生: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母亲的爱,正如唐代诗人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深深的感受到;语文课堂上学生动口又动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地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地提高。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主动性,既强化综合训练,又促进学生读、写、思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