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心得(3篇)

篇一: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心得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通用6篇)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篇1小学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的民主开放,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想象和创造的环境,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之中。音乐教育出现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学习音乐新课标中的一些体会。

  一、转变视角。

  新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吸收了现实生活中新颖的音乐场景,构建了丰富的教学形式,教材汇集了许多新信息、新设想。新教材还设计了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的生动情景,如“音的强弱”、“音的长短”等,教师要利用教材创设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感受。比如,“音的强弱”一课,以音乐故事的形式出现,先将动物的叫声引入,以自然界的声音引到生活直至音乐中,从生活开始、到生活结束。这样的课,寓音乐教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感受、鉴赏、表现音乐,教师在授课时,应当尽量让学生参与,置身于具体情景之中。

  二、转变学习方式。

  在教育变革时期,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这一切,旨在改变过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实际模仿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学习。

  三、转变教学重心。

  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表现能力。

  比如,以唱歌为主的课,不光是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学生还可以自主地选唱歌曲,并有当众表演的机会,有时甚至是以学生选唱为主。乐器演奏则强调学生体验、参与、探索的乐趣。听赏课曲目的选择则要为学生提供多听、反复听、对比听的可能。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2作为一名青年音乐教师,能够利用自己的所学特长,上好每一节音乐课,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更深层的去欣赏音乐,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艺术美,是我一直追求的教育梦想。在《音乐课程标准》书中,我了解和学习了音乐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懂得了全面体现

  “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

  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等基本理念。还了解了音乐课程所包括的四个教学内容: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首先音乐课堂的音乐特点更加突出:

  从新标准提出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学建议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这次新颁发的标准更加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如新标准提出的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区别于其他的艺术课,不是单一的舞蹈课,器乐课之类,通过聆听,演唱,综合性的艺术表演,让学生真正在音乐课上体验音乐的内涵美与感染力。

  再者音乐课的内容标准更加具体:新标准在分学段的内容标准表述上也更加明确和具体,操作性更强,体现在:内容标准各年段的表述指向性更强,如:“感受与欣赏”替换了原标准中的“感受与鉴赏”,其中的音乐表现要素标准中关于对节拍的感受标准中具体指出

  了:1——2年级主要是二拍子和三拍子;3——6年级主要是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在演奏上,新标准还对课堂乐器也做了明确的说明,课堂乐器主要是指竖笛、口琴、口风琴等,并在学习曲目的数量上也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样就让不同学段的音乐教师在实际课堂实施中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不同年级的学生什么学段该学什么节拍,乐器就学习什么节拍乐器,按

  照学生的接受特点进行教学。

  新课标还在弘扬民族文化在内容标准中得到具体体现,如在“演唱”的内容标准中在各学段背唱歌曲的要求中明确提出其中要有背唱中国民歌的数量要求,并且在中高年级和初中阶段提出了学习京剧和地方戏曲唱腔的要求。京剧是中国国粹,弘扬民族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在音乐课堂中有相关的渗透式非常有意义的。而且新课标在识读乐谱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如3—6年级原标准只要求能够识读简单乐谱,但新标准中提出“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而这个要求原标准中是在7—9年级中提出的。新标准在7—9年级中识读乐谱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为: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

  新课标新课改的探索还在不断继续,从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我认识到审美、创新、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学生为主体、自主性学习、音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是教学新模式的目标,也将是我们所有音乐教师为之奋斗的方向。当然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有不同的上法。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许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新颖、独特,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音乐课。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3随着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新的课程目标、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在我们音乐教学中,“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等的教学理念,让我们音乐教师在这轮改革的大潮中获得了新的感受与收获,学生的音乐审美、兴趣等方面较前有了较大的改观,我校的音乐教学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本学期的音乐教学中,经过音乐新课标的不断学习,我也在不断的探索与成长……

  一、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在开学伊始,我用课余时间及教研活动时间,认真学习了《音乐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中小学音乐教育》、以及《改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等书籍,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边学习、边讨论、边交流,深刻地领会和准确把握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面临的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重新认识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扮演的角色,以科学的态度,足够的信心和魄力,促使自身创造力的解放,和新课程共同成长。

  二、不断探索,不断实践

  1、用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态带领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

  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孩子们眼中,音乐老师是“愉快”的代名词,是他们的“欢乐天使”,教师的言行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倘若,他们的“欢乐天使”在心理上一旦出现不健康因素,并由此影响到教学行为中,这势必会对孩子们造成极大的伤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是伴随着情感的互动。让学生们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让他们每天都能健康地成长,应该是我们教师情感上的最大满足。所以,我不断地在加强修养,注意对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学会把握自己情绪,着力提高调节和控制整个课堂环境的能力,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让音乐课堂“生活化”

  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实用音乐、背景音乐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在设计具体音乐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比如:在低年级的音乐课上,我让学生模拟马蹄、闹钟、火车、青蛙等等的节奏;给高年级的学生欣赏flash作品,要学生评价和修改里面的音乐音效,让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一切音乐现象。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去亲身体验到音乐和生活不可分隔的关系,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得到

  美的享受。

  3、让音乐课堂成为感受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天地

  (1)、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美

  在教学中适当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则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还可促使他们品味歌曲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根据歌词的意思让学生自编手语操,更能加深对歌曲的理解……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感染学生,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新人教版音乐第九册中有一首歌曲《雨花石》,这首歌曲的音区比较高,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对变声中的男同学。在学习之前,我首先深入解读了教学目标,先通过朗诵歌词让他们领悟歌词中所赞美的雨花石的精神所在,小声学会歌曲之后,再让学生自己按照歌词编手语操,选择学生自编动作中最优美最合适的作为大家的统一动作,在唱歌的过程中,并不强调学生的歌唱要多到位,但是在做手语操的过程中,学生却更加理解雨花石那种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精神。

  (2)、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语言美

  音符、乐句组成的旋律所表达的感情即音乐语言。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通过听、唱、欣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使其能逐步理解音乐语言。即一首乐曲,不需老师讲解分析,只听一遍或几遍就能把握它的情绪,掌握其情感基调,能说出它是优美的或是激昂的,是欢快跳跃的或是缓慢抒情的。低年级的小朋友词汇较贫乏,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其情感,可通过形体表演来表现其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如:弹奏一段节奏较快有跳跃感的乐曲,让学生听后表演,一位小朋友背起书包,蹦蹦跳跳向讲台走来。再弹一段进行曲,让学生表演,他也学着解放军的样子走起正步来了。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带领着学生愉悦

  地进入音乐中去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培养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总而言之,新课改彷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新课程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沐浴着音乐新课标的春风,定会迈向音乐教育成功的彼岸。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4四月末,我们相聚云端,共同聆听省教研员杜宏斌老师对新版课标的解读。在两个半小时的解读中,杜老师带领大家回顾了20__年版课标十年实践的实施情况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新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然后重点说明五项修订的主要变化与突破。杜老师情真意切地分享与说明,三年来如何字斟句酌地进行修订、删减、增补等繁琐的工作历程令人肃然起敬。

  看着案头一边是近期才颁布的20__年版艺术课程标准,一边是聆听时的笔记与心得,做了特殊标记的词句显眼异常——“考虑到幼小衔接,把一二年级设置为一个学段,叫做唱游音乐课?!强调实践性、游戏化,好人性化啊!”“强调核心素养的落实,在真实情境中对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运用”“每一学段以‘学习任务’‘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来呈现,还新增了‘学业质量标准’让教学更具指向性、有底线”“中国音乐转变为主体地位,强调本土音乐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这不就是一份给音乐教师的使用吗?具体细致、平实易懂,犹如专家前辈们面对面的谆谆教导,让我感到踏实又温暖。

  在数项变化与突破中,最让我关注的是一二年级学段,我相信儿童从早期开始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会让他们受益终生,因此低段的音乐课尤为重要。新课标切实联系到现实情况,考虑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重视生命发展的每一个阶段转变,将一二年级设定为一个学段,并且以唱游音乐课的面貌呈现,强调了实践性、游戏化、具身的学习

  方式,真是令人拍案称快!课堂上游戏、活动的快乐场面立马在我头脑中再现,同时向我涌来的还有曾经n多次的疲惫感、困惑感,这是怎么回事?因为在“唱游音乐课”的背后,“教学有效性”向我们提出了挑战,切勿以为唱游课就是唱歌玩游戏,这对老师们来说其实更有难度。

  首先,要设计更加趣味、创意的课程,这意味着我们要时刻留心好玩的事物、抓住灵感,将对音乐素材的思考融入到生活中,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其次,课程好玩了,一二年级的孩子们还管得住自己吗?这就要提前进行课堂常规的铺垫工作,然后考虑如何将常规融入到课程中,还要不失趣味。还有,一首歌曲虽在活动中多次聆听、演唱,孩子们确实调动了多元感官来学习、情绪情感也得到了激发,那么歌会唱了吗?唱好了吗?最后,在唱游课中,我往往更加关注作品的音乐要素,因为容易操作,而对作品人文内涵的感悟、领会太少了,这是今后要重点反思、实践的部分。

  手握这份有温度的“说明书”,让心中怀有的那份对音乐教育的理想更踏实了一点。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520__年5月7日上午9时,在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雷老师的带领下,共同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崔允漷教授的“育时代新人绘课程蓝图”义务教育新课标解读线上讲座,结合自身学科有以下感受:

  首先,对于艺术类课程,此次也做出详细的课改标准指导。与20__年的课程标准相比,20__版新课标更为重视综合性,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个“艺术课程标准”,音乐不再只是“听觉艺术”。从指导思想及修订原则出发,以新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为主要路线,确定新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为主要教育方向,以新设立的学业质量为考察标准,通过从“有学上”转向到“上好学”,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

  其次,根据更新后的新课标内容落实教学,力求心中有谱,才能

  畅通无阻。并结合音乐课的两类课型范畴——演唱课和欣赏课,对于日后教学的启示进行了阐述。透过这次学习让我更加坚信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与时俱进,随时用新理论方法来指导自己,提高自己,只有把握教学要求,对要求滥熟于心,然后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启迪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课程标准》中不止一次强调,要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让艺术始终存在于我们的身边,耳濡目染,让学生们由此提高自身素质。随着艺术教育越发受到重视的现在,我们想要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离不开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多方努力。相信在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后,学生们能接受到更加专业的艺术教育,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和艺术素养,为我国艺术教育发展书写崭新的篇章。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6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它的出台,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新课程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针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和课程繁、难、偏、旧的现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音乐课程降低了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要求,强调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调整,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现实感受。传统的音乐教育以教师不停地教,学生不停地唱为方法,早已为学生所厌烦,更不可能感兴趣。而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又被止进课堂,使课堂更加无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如何能把音乐课上得有声有色,如何让音乐课成为快乐的课堂,使音乐课堂真正成为美育的课堂呢?下面是我的思考。

  一、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反思:音乐美育的目标

  教育的全部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在于让儿童发现自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使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就是解放,解放儿童的身心,让他们自由地学习、快乐地学习。快乐,只有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长的快乐,才能唤起儿童对学习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的动力。也只有快乐,才能催发儿童对学习的激情,催生出生命的智慧和创造。

  二、我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以审美为核心。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一定要具有音乐审美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让学生“动”起来。这种“动”一是指身体的运动,二是指思维的启动。要用各种方法把学生从旧的观念中根本上解放出来,让他们在感受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音乐活动中,不仅使用听觉,而且通过积极的想象和联想,加上视觉、触觉上的活动去把握,去创造。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为以下几点:

  1、用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态带领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

  在孩子们眼中,音乐老师是“愉快”的代名词,是他们的“欢乐天使”,教师的言行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倘若,他们的“欢乐天使”在心理上一旦出现不健康因素,并由此影响到教学行为中,这势必会对孩子们造成极大的伤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是伴随着情感的互动。让学生们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让他们每天都能健康地成长,应该是我们教师情感上的最大满足。所以,音乐教师应该加强修养,注意对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学会把握自己情绪,着力提高调节和控制整个课堂环境的能力,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音乐“生活化”

  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婚丧等)、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等)、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比如:在低年级的音乐课上,可以让学生模拟马蹄、闹钟、火车、青蛙等等的节奏;给高年级的学生欣赏flash作品,要学生评价和修改里面的音乐音效,让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一切音乐现象。学生能

  够通过学习去亲身体验到音乐和生活不可分隔的关系,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得到美的享受。

  3、让音乐课堂成为感受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天地

  (1)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美

  在教学中适当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则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还可促使他们品味歌曲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根据歌词的意思让学生自编手语操,更能加深对歌曲的理解……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感染学生,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新人教版音乐第九册中有一首歌曲《雨花石》,这首歌曲的音区比较高,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尤其是对变声中的男同学。在唱歌之前先通过朗诵歌词让他们领悟歌词中所赞美的雨花石的精神所在,小声学会歌曲之后,再让学生自己按照歌词编手语操,选择学生自编动作中最优美最合适的作为大家的统一动作,在唱歌的过程中,并不强调学生的歌唱要多到位,但是在做手语操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理解雨花石那种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精神。

  (2)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语言美

  音符、乐句组成的旋律所表达的感情即音乐语言。在教学中通过听、唱、欣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使其能逐步理解音乐语言。即一首乐曲,不需老师讲解分析,只听一遍或几遍就能把握它的情绪,掌握其情感基调,能说出它是优美的或是激昂的,是欢快跳跃的或是缓慢抒情的。低年级的小朋友词汇较贫乏,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其情感,可通过形体表演来表现其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如:弹奏一段节奏较快有跳跃感的乐曲,让学生听后表演,一位小朋友背起书包,蹦蹦跳跳向讲台走来。再弹一段进行曲,让学生表演,他也学着解放军的样子走起正步来了。

  三、结论与启示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带领着学生愉悦地进入音乐中去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培养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篇二: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心得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

  研究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体会

  当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某些事情时,应该及时记录下来,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XXX:

  在研究《音乐课程标准》时,我深深感受到改革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要教好学生,必须使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指导和帮助,帮助我们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我们需要在一节课中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让他们享受情感审美。无论从事哪种科目的教学,我们都必须具备专业基本功。我们应该研究他人的长处,补充自己的短处。然而,专业基本功的提高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勤奋练。在唱歌的基础上,我们应该让学生

  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地表达情感。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极好的发展。当我们看到我们的学生在未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成绩时,我们会感到高兴和愉悦。

  通过研究,我认识到《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十个基本理念,每个都是精华。如果我们仔细品味,对我们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音乐教学应该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研究应该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推动他们研究音乐的动力。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音乐研究。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3.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应该成为音乐研究的主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自主研究的机会,让他们在研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4.以多元文化为背景

  音乐教学应该以多元文化为背景,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艺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

  5.以综合素质为目标

  音乐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包括语言、思维、情感、审美、身体、人际交往、生活技能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6.以实践为基础

  音乐教学应该以实践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提高音乐技能和音乐素养。教师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和组织,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和体验音乐。

  XXX:

  研究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体会

  在研究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改革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我们应该使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学生。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指导和帮助,帮助我们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我们需要在一节课中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让他们享受情感审美。无论从事哪种科目的教学,我们都必须具备专业基本功。

  我们应该研究他人的长处,补充自己的短处。然而,专业基本功的提高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勤奋练。在唱歌的基础上,我们应该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地表达情感。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极好的发展。当我们看到我们的学生在未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成绩时,我们会感到高兴和愉悦。

  通过研究,我认识到《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十个基本理念,每个都是精华。如果我们仔细品味,对我们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音乐教学应该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研究应该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推动他们研究音乐的动力。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音乐研究。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3.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应该成为音乐研究的主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自主研究的机会,让他们在研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4.以多元文化为背景

  音乐教学应该以多元文化为背景,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艺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

  5.以综合素质为目标

  音乐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包括语言、思维、情感、审美、身体、人际交往、生活技能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6.以实践为基础

  音乐教学应该以实践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提高音乐技能和音乐素养。教师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和组织,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和体验音乐。

  世界和平与发展需要我们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开阔视野,研究、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目标,我们应该建立综合评价机制,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评价

  应该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通过研究新课程标准,我认识到审美、创新、创造力、创造性人才、学生为主体、自主性研究、音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是教学新模式的目标。这些目标更加贴近基层,尤其是教学的出发理念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变化,更加突出了实用性,为基层音乐教师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姐妹艺术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学科的联系。音乐教学多为感知教材,感受美的内涵以达到鉴赏美的目的。设计的范筹是新课程的主要教法,唱歌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体会形象美、表现形象美的关键。为了能够很好地教育学生,我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演唱表现音乐作品,让他们自己讨论设计表演作品,在参与活动中激发研究兴趣,培养个性爱好,扬长避短,并适时选用乐器,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情绪,帮助学生掌握节奏、音高,丰富演唱效果,从而达到鉴赏美的目的。

  总之,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综合技能训练,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同时也需要我们完善评价机制,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

  综合技能训练的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教材内容,同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责任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示范法和指导法,让学生充分领悟和感受音乐美的所在。因此,不能以学生是否知道答案来衡量学生的掌握程度,更何况音乐、美术等学科并不追求“标准答案”或唯一答案。教学的任务不仅是教,更是为了学,让学生掌握研究的方法,自己去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

  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作为音乐教师,应该从课程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将他们带入美的旋律之中,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和音乐知识,但过多地强调研究技能和技巧会使学生丧失研究音乐的热情和信心。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运用多种调动学生研究兴趣的办法,将学生与音乐拉近,让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逐渐地喜欢音乐。

  新课程要求教师进行角色转换,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更是学生研究的引导者。教师应该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真正地参与到研究中来。要改变教师教学生学为学生主动研究教师引导合作,创设民主、轻松、双边互动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研究中的快乐。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孩子,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更多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体验等方面,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因为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师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及时给予鼓励,让每位学生享受成功。更育观念,鼓励个性体验,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自身的音乐潜能,建立自信,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促进自身发展。

  音乐教学已经不再是培养学生简单的歌唱、舞蹈和简单乐谱认知,而是更注重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音乐教学中的体验是指学生在音乐活动中通过唱、听、动、看等方式所产生的感受。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生活环境不同,对同一教学内

  容也会有着独立的思考、见解和感受。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提出个性化的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回答,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演和实践。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帮助他们的独特性和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研究音乐的信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环境的差异,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潜能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掌握知识和技能方面,不同的学生也会有所不同。在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方面,学生也各有不同。因此,作为老师,不能以同一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而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建立多元交互的评价标准,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让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研究音乐,参与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感,享受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与个性的不断发展。这样的评价方式更具有人性魅力。

  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每个学生的音乐能力也有所不同,有些学生可能更擅长演奏乐

  器,有些学生可能更擅长唱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取得进步。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克服自己的能力差异,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力。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研究方式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积极参与音乐研究,如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音乐交流、分享等。

  三、提升教师素质。

  新课标对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素养、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教育。

  总之,研究音乐新课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们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

  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素质,为音乐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教育变革时期,音乐教育工作者应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为此,需要改革传统的唱歌课、音乐知识传授课和思想品德教育课,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研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建立新型的研究方式。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研究,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这一切,旨在改变过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实际模仿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研究。

  在转变教学重心方面,需要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表现能力。例如,在唱歌为主的课程中,不仅是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学生还可以自主地选唱歌曲,并有当众表演的机会,有时甚至是以学生选唱为主。乐器演奏则强调学生体验、参与、探索的乐趣。听赏课曲目的选择则要为学生提供多听、反复听、对比听的可能。此外,材中出现了一种新颖的教学活动形式。

  最近有幸参加了嘉兴市声乐教学观摩活动,这是我从事小学音乐教学工作5年以来首次有机会听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家常课。据我所知,这也是嘉兴市第一次以声乐歌唱课作为公开课来开展。因为大家都知道,歌唱课是最难上的好的,所以这次活动也是最体现教师真正的教学水平的一次活动。我一共听了7节课,其中包括初中的3节和小学的4节。听了两天课,我有两个问题需要思考:对于教师自身的能力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能力?

篇三: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心得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总结篇1当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为了提高我的教学水平,当务之急就是学习《音乐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我了解了音乐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懂得了全面体现

  “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等基本理念。也了解了音乐课程目标为何要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来分类,另外,在书中,我还了解了音乐课程所包括的四个教学内容: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和实践上的困惑无情地干扰着我。例如: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界乃至整个教育界在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中却有着这样一种流行观点。认为:基础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就必须“淡化音乐知识技能”教学。有些中小学音乐教师根本不敢谈“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于是,我也随着这个理念,将“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与“音乐审美”对立起来,认为谈“音乐知识技能”教学就是观念落后,就是背离了音乐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避而不谈音乐技能,有时,也只是让学生随钢琴用闭母音哼唱全曲,控制学生大声唱歌。然而在一次的合唱比赛时,我的学生由于没有唱歌方法,歌曲中的“美”,却无法表现,学生的审美就更不用说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又回过头,再次捧起《音乐课程标准》,才发现,这些观点和做法是有局限的。

  我想: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还是要靠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可是,要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可以更快提高老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呢?有专家提出,教师需要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对课程的整合能力。过去,中小学课程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如今,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此,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而对教科书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低。另外,我们平时还应该以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让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音乐课。

  教学实践证明,课程标准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按新的理念、标准组织教学,定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适应形势,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用最优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人格素质。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总结篇2解读了《音乐课程标准》感受颇深。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改革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重要。要教好学就必须在教学中用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

  学。教学重点怎么突破,教学难点怎么解决都需要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一节课中怎样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怎样把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怎样让学生享受情感审美,这还得靠新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帮助。不论从事哪一科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专业基本功都要胜任你所教的专业,要本着学习提高的目的,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但是,专业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过短期的训练就能达到,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勤奋练习才能在不自觉中体会到进步的快乐。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同学们在中小学时代学习到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又具有多才多艺的高雅素质,我们试想一下,当你看到我们的学生数年后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成绩时,做为他们的老师高兴而愉悦的心情是他人不会理解的.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共有十点,每点都是精华,如果细细品味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帮助。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

  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7.提倡学科综合

  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8.弘扬民族音乐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

  9.理解多元文化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10.完善评价机制

  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

  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在以往的音乐课中我对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提倡学科整合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在今后的课堂上应注重这及方面对学生的培养。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总结篇38月30日,顺德区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音乐课程标准,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的教授给我们上了关于“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听了教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收获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理论。教授详细的为我们解读了新课程标准,并对原标准与新标准进行对比,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前做好了铺垫,她具体举例低段的歌曲并进行了示范,让我们亲身参与到教学设计的活动中去,教我们新的教学方法,给我们讲解了新的课程理念。音乐是用听觉来感觉音乐,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提倡科学综合,不流于形式,应注重通过综合在综合的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传统的音乐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把学生看作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只传授知识概念、技能方法,只要求实际模仿。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的民主开放,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想象和创造的环境,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之中。音乐教育出现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学习音乐新课标中的一些体会。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在贯彻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指引下,音乐教学中大力提倡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创造与表现的内容,注重学生的音乐体验,彻底改变了以往“以唱歌为中心,学习读谱”单一的教学模式。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改变应试教育中音乐课出现的机械训练,教学枯燥、呆板的模式,新的音乐课标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在20**年以前,我国中小学生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小学低年级加有“唱游”)欣赏、器乐和识谱四项。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为了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强调音乐课程的人文属性和对学生创造性潜能开发的课程价值,本标准将原有的教学内容,整合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两个教学领域,并将原来隐含在教学中的音乐文化知识和分散的音乐编创活动,加以集中并扩展为“创造”和“音乐相关文化”两个领域。上述四个教学领域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新的教学领域的划分,既体现了本学科21世纪的发展趋向及本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又在不增加课程实施难度的前提下,与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平衡对接。

  例如:从学段的目标来看,1—2年级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嗓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这样激发了对音乐的兴趣,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学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编活动;3—6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范围和认识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器乐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本学段5—6年级的学生进入变声期,应渗透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欣赏的能力,能自信的有表情的演唱,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现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音乐和音乐作品,而是人的各种可塑造的能力。教师要敢于培养自信的学生。教师必须要敢于表现自己,不管是好还是坏,音乐在所有学科当中是唯一当众表现自己的学科。每一个学生都愿意自己被关注,让学生通过音乐学科的学习,使他们快乐,提高生活质量。

  我对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认识,要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就必须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新的课标理论融入进去呢?这正是需要我们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一节新授课,课程标准怎么设计,教学目标怎么选择,教学重、难点怎么解决和突破,师生互动怎么处理,课后教学怎么总结等一切问题我们都要科学全面地考虑到,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同学们在小学时代学习到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又具有多才多艺的高雅素质,我们试想一下,当你看到我们的学生数年后做出了成绩时,做为他们的老师高兴而愉悦的心情是他人不会理解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会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全面实现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并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寓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并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

  通过此次培训,我体会到要学习音乐教学中的知识,方法,技巧。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像这样的培训机会,让我们在各方面的素养全面提高,我也将本次学习所得,运用到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尽自己最大努力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推荐访问: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心得 课程标准 心得 小学